▸ 學 習 辯 論

精 彩 賽 事

【交鋒:專業對話與公民思辨】菸害防制政策辯論全記錄

引言

CDPA以「思辨×專業×民意」的形式,由具備專業能力之辯士擔任公共事務的代言人,並與專業意見、民意代表的座談活動結合,至今已舉行菸害防制、洗錢防制、外送員勞動議題、無條件基本收入等議題之系列活動。2024年再舉辦「交鋒:專業對話與公民思辨」系列活動,促進公共事務多元觀點交流,深化社會對話。

比賽辯題:

正: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應一次漲足/反: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應逐年調升

正反代表(正反不代表辯士本人立場)

正方代表:趙翊夫、洪玉珍|反方代表:張乃剛、蕭靖穎

活動基本資訊

𝟭⋯時間:6月16日(日)下午2點至下午4點20分
𝟮⋯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
𝟯⋯評論嘉賓: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 郭斐然
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特約教授 曾巨威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黃耀輝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王德瀛組長
益福生醫公司共同創辦人 蔡恩加女士

比賽影片如下,建議於閱讀賽事紀錄時搭配觀賞

壹、申論與質詢答辯

正方代表洪玉珍在第一輪申論中指出,目前台灣每日吸菸量全球排名第二,而菸品對人體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傷害嚴重,並且因醫療費用與生產力損失,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她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證據,認為大幅提高菸價是預防青少年吸菸及減少成人吸菸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反方代表張乃剛質疑,若逐年緩步調漲菸捐至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為何無法達成相同成效?他認為,正方無法證明一次性調漲菸捐至菸價佔比75%能更有效解決菸害問題。

反方代表蕭靖穎在第一輪申論中強調,政策擬定需要考慮副作用。根據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經驗,一次性調漲菸捐可能導致固著型吸菸者,轉向購買不易管制且危害更大的走私菸品或電子煙。在多年實施菸害防制政策後,吸菸人口已有明顯減少,應無需一次性調漲,而應參考德國的逐步調漲政策,以減少副作用並降低菸害。

對此,正方代表洪玉珍質詢指出,雖然吸菸人口減少,但在110年呈現反轉上升趨勢,且對比鄰近國家,台灣在吸菸人口上仍有改善空間。她還指出,目前仍在吸菸的人群多為低收入或經濟能力較差的青少年,因此應透過提高菸價能夠達到更好的抑制效果。

進到正方第二輪申論,正方代表趙翊夫指出,反方的逐步調漲策略仍顯得過於緩慢,與其逐步調漲,不如直接一次性調整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他認為,若按照反方的說法逐步調漲菸捐能避免地下菸品問題,這意味著消費者會適應價格而不會減少吸菸,是捨本逐末的政策。最後,他提到,解決地下菸品問題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而增加的菸捐收入可以用來支持這些政策。

反方代表蕭靖穎質詢指出,過去的菸捐調漲已經有效降低菸害,現今反方所提出的逐步調漲政策,其漲幅確實有超過CPI漲幅,正方不應一味認為反方政策無效。她還質疑,固著型吸菸者平均需要 7 至 10 年才能成功戒菸,正方如何通過將每包菸漲至 200 元以上來立即使他們戒菸?她認為,這樣的政策更可能促使他們轉向購買較便宜的地下菸品。

反方進入第二輪申論,代表張乃剛指出,根據研究論文的推估,走私菸品每年會使稅收減少約4至40億不等。相關研究估計,台灣約有25萬人是穩定的走私菸消費者,另有156萬人曾經購買過走私菸。美國的數據則顯示,每增加1美元的菸價,走私行為會增加約 31%。只有穩定的逐年調升菸價才能減少政策轉變中私菸造成的影響。反方代表進一步引用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研究指出,英國和瑞典曾經採用物價和通膨掛鉤的方式調整菸價,結果吸菸率降低了19%。相比之下,德國一次性將菸價提高35%,吸菸率僅下降約2%,且非法市場反而上升了30%。因此,逐年緩步上漲菸價更能達成正反雙方的共同目標,並讓民眾有更多時間適應政策變化。

正方代表趙翊夫質詢則認為,菸價的增加與走私行為之間並非線性關係,在反方也相比現況大幅調漲的前提下,雙方對於菸品走私問題的差距並不如反方所言的那麼大。過去的經驗來看,調漲菸品稅捐確實會在短期內增加走私,但長期來看稅收增加有更多資源可以挹注查緝。此外正方認為走私所造成的稅損指的是「比預期少」的部分,並不代表收到的真實稅額會「比現在更少」。

貳、貴賓提問

蔡恩加女士向正方提問,請正方補充證據或推論,說明一次性調漲政策對吸菸行為可能造成的影響。正方代表答覆表示,根據WHO的實證研究來看,認為必須佔比達75%才能產生足夠抑制吸菸行為的效果,縱使一次性調漲與逐步調漲相比,私菸問題可能會一次性爆發,但政府可以預期獲得較高的稅收,進而有資源應對私菸問題。

王德瀛先生向反方提問, 以手搖杯為例,飲料價格隨物價逐年調漲,但整體飲料產業仍然持續成長,請問反方如何證明反方逐年調漲的政策能夠對抑制吸菸產生效果?反方代表答覆則認為,反方所設定的漲幅較過去來得更高(超過物價漲幅),政府應該要能視政策效果定期滾動檢討相關指標,才能制定有效政策。對於固著性較高的吸菸者來說,菸較類似民生必需品,而不同於手搖杯和涼麵,一次性調漲沒有緩衝期,且有多元的管道可以購買私菸,弊害就會由此產生。

參、總結

反方代表張乃剛總結認為,根據物價和多種參考因素逐年調整菸價,才能更符合政策制度的目標進行修正。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應受到尊重,但不應影響他人。菸具有外部性,所以我們應採取多種政策限制吸菸行為的地點與範圍,這是時代的改變。

但同時也必須了解,在1997年菸害防制法制定前,菸曾是政府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靠專賣制度發展了各種建設,吸菸率曾高達60至70%。如今吸菸者已成少數,當年輕人不再抽菸,菸害就會逐漸減少。政府應該用更溫柔的態度,而非經濟手段的懲罰來強力遏制。

正方代表洪玉珍總結到,高度依賴性且成癮的吸菸者,面對一次性調整成 200 元,他們並不會立即無法取得菸品。在仍能取得合法菸品的前提下,我們必須思考為什麼戒菸的成效推動有其極限?因戒菸的念頭不夠強烈。正方認為一次性漲價能讓他們感受價格上的負擔明顯加劇,才可能促使吸菸者下定戒菸的決心。

對於私菸查緝,現況有多種法規和罰款,財政部也有諸多精進執行方案。現在菸害防制政策的大環境越來越嚴峻,一方面要面對舊有的戒菸推動面臨瓶頸,一方面要處理新興菸品帶來的危害,為了達成無菸願景的目標,除需要政策上多管齊下外,依照WHO建議的標準一次漲足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不應打折扣。

肆、貴賓評論

曾巨威教授

剛才聽了正反雙方非常精彩的論證,我深感佩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如此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並透過相互的辯論與質疑,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在此感謝四位年輕朋友,給我們帶來了這麼精彩的辯論演出。

我不會從辯論哪一方贏哪一方輸的角度來評價,因為課菸捐這個議題本身就有許多討論空間。關於課稅或課捐,各國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是否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值?這個目標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達成?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各國逐步形成了一種默契,但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例如,有的國家設定75%的目標值,有的則設定85%。當目標值不確定時,我們如何討論一次性調整和分段調整呢?台灣曾多次調漲煙稅,我們應該把這些視為一次調整還是分段調整呢?

第二,我們需要考慮不同調整方式的效果是否有差異。例如,一次性調整10%和分十次每次調整1%,效果會相同嗎?需求的價格彈性如何影響調整的結果?假設價格彈性是2%,那麼一次性調整10%會帶來的變化與每次調整1%的結果是否一致?

第三,調整方式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社會成本。價格調高的目的是改變消費行為,但行為改變通常伴隨調整成本,這些成本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台灣在第一次調價時,由於缺乏經驗,導致舊菸和新菸價格混亂,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後來我們學到了經驗,通過貼標識區分新舊菸,以減少這些調整成本。

最後,關於課稅和課捐的區別,兩者兼而有之,但會帶來不同的財政影響。稅捐的設計有其特定的邏輯,例如稅固定在11塊8,而捐的價格會隨消費量變化。當消費量下降,捐的收入卻不斷增加,但稅收可能會減少,這會導致國庫收入下降,但國健署的資金增加。

因此,在進行稅捐調整時,我堅持應該主要通過稅收來調整,而不是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最終決定將稅額從20元提高到31元8的原因。希望我的這些觀點能夠激發大家的思考,並在未來的討論中有所助益。

郭斐然醫師

很高興能聽到這場辯論,看到大家對議題深入挖掘和思考。我個人並非專攻經濟或稅務領域,而是以戒菸醫師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首先,為什麼我們要徵收菸稅和菸捐?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菸品的使用,而稅收本身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收到稅款只是一個結果,而非目的。有人說,加熱菸沒有徵稅,導致國家損失了多少錢。這種說法是本末倒置的。如果因此開放加熱菸,結果是增加菸品消費,而我們徵稅的初衷是抑制消費,因此這種邏輯是不對的。值得慶幸的是,今天並沒有聽到這種言論。

其次,應該徵收多少稅才能有效?稅額需要足夠高,才能改變吸菸者的行為,使他們考慮戒菸。無論是逐年增加還是一次性收取,只要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都是沒有關係的。我們需要科學調查來計算稅額,例如增加多少稅會有超過10%的人考慮戒菸。這種方法更為科學,但遺憾的是,今天的辯論中並未充分提到這些科學論據。

第三,高額稅收是否會過於殘忍?有人可能會認為,對於抽菸多年的老煙槍來說,提高菸稅是一種殘忍的措施。然而,我們都知道,住院或進入加護病房的重病患者經常被迫戒菸,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雖然戒菸初期會感到不適,但這並不會致命。相反,我們更應關注的是菸品對健康的危害,因此,我認為提高菸稅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並不會真正對人造成致命威脅。
至於私菸和黑市的問題,我常說,黑市銷售的量絕對不會超過合法銷售。以加熱菸為例,黑市的存在顯示了需求,但一旦合法化,其銷售量會顯著增加。菸商之所以尋求合法化,是因為合法銷售的利潤和市場規模遠超黑市。

今天的討論雖然與這些問題相關不大,但我想強調,為什麼我們要通過菸捐或菸稅來防治菸害?因為這是一種幾乎沒有成本的政策,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同時達到菸害防制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在推動無菸世代政策,每年提高一歲禁菸年齡,使某一代人永遠無法合法購買菸品。這在英國已經推行,下議院也已通過這項政策,這將會對未來帶來重大改變。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角度,並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關於這些議題的深入討論。謝謝。

黃耀輝教授

首先,給主辦單位一個建議。這次辯論的題目是關於菸捐,但除了菸捐,還有菸稅和費用。如果我們單獨討論菸捐是應該一次性調漲還是逐步調整,可能會忽略菸稅的影響。這兩者之間會互相影響,效果也可能會互相抵銷,這是辯題上的一個限制,需要注意。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其中充滿了矛盾。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徵收菸捐,希望通過提高菸價來減少吸菸,這是為了健康著想。然而,健保署則希望通過徵收菸稅來彌補因吸菸帶來的健保和長照費用。因此,長照司和健保署可能會因增加的稅收而感到欣慰,但健康署希望大家少抽菸。這樣一來,衛福部內部不同部門的立場就存在矛盾。

無論正反雙方,這個題目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為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即達到WHO規定的菸價比例,降低吸菸人口。唯一的爭議點在於速度問題,到底是應該一次性調漲還是逐步調整。

總結來說,雙方都同意需要調漲菸價,但調整的對象應該針對不同的吸菸人群。一部分是老菸槍,這些人在年輕時期沒有經歷過高菸稅和菸捐的時代;另一部分是因為菸價影響而開始抽菸的年輕人。老菸槍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來幫助他們戒菸,而對於青少年來說,應該盡量避免他們開始抽第一根菸。

我個人認為菸捐應該一次性調高,這樣可以有效地阻止新的青少年跨越這個門檻。如果逐步調整,青少年可能在一兩年內已經成為老菸槍,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如果目標是青少年的戒菸,應該一次性調整到WHO的標準,使菸價高到他們無法負擔,乾脆就不抽了,這可能是政策目標最主要的部分。

菸捐和菸稅以價制量的效果,涉及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因素,例如通貨膨脹。從量稅,即按每根菸徵稅,面臨通貨膨脹的問題會更明顯。物價上漲,菸價上漲,但徵稅基數不變,徵稅效果會隨之減弱。前面的統計顯示,台灣的菸稅賦佔比54%,但隨著物價上漲,這個比例可能會下降,更多人可能會重新開始抽菸。因此,我們需要注意通貨膨脹對以價制量策略的侵蝕。

至於走私問題,不會因為調整的快慢而受到影響。過去,我曾建議財政部應該把現在僅有1%的菸稅菸捐收入用於查緝走私,提高到5%,這樣才能有效防堵走私行為。這一點也提供給正反雙方的年輕辯手們參考,希望大家能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增加論辯上的說服力,讓我們的論點在邏輯上立於不敗之地。

蔡恩加女士

我從辯論的角度來分享一些看法。我們重視舉證責任,而雙方制度差異並不大。如何判斷舉證責任在誰身上呢?

首先,一種方法是改變現狀的一方要負擔舉證責任,但今天的雙題制中,正反雙方都不代表現狀。另一種方法是誰舉證清楚對誰有利,誰就該負擔舉證責任。然而,今天雙方在舉證上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困難,這個題目在實證上有其挑戰。反方問正方如何舉證逐年調漲會使吸菸者習慣價格改變而不減少吸菸,這對正方來說很難回答。同樣地,反方也難以舉證一次性調漲會導致台灣吸菸者轉向私菸或電子煙,以及會轉多少。

雙方的目標都是保護國民健康,但由於舉證不易,結論難以下定。

從二辯開始,討論涉及很多稅收問題,但正如前面專家所說,稅收並不是這場比賽的重點。不過,這在辯論上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假設稅收提高是正方的利益,這可能代表吸菸人口沒有顯著減少,當然也可能是稅率增加大於數量減少的效果。反方則認為稅收可能會減少,因為更多使用者轉向私菸。這個討論會變成一個循環,稅收是否增加會影響雙方的核心論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

王德瀛先生

選手和我本人都曾參加過財政部租稅盃辯論賽,財稅問題一直是很困難的議題,但對一般普羅大眾的租稅教育非常有幫助。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辯論題目的難易度可以分為三個類別:

最簡單的是討論一個政策是否應該存在,這類題目最容易找到支持或反對的證據。較難的是討論政策應該增加還是減少,這需要實證資料,並且資料中的假設是否合理也是討論的難題。最難的題目類型是像今天這樣,討論政策變動的速度問題,考慮的因素更多,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場上的選手在資料方面容易卡住。資料實證和推論的細節難度最高,但選手已經盡量化繁為簡,幫大家帶出討論的核心爭議。

政府施政需要循證決策,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麼WHO建議的75%是值得參考的標準?這是國際上專業與政治角力的結果,在台灣的適用性如何?台灣是否有本土化的研究,能夠提供關於菸稅捐比例應占總售價多少才有效的數據?這類資料可能不容易取得,但對台灣社會來說非常重要。遺憾的是,我們缺乏足夠的實證基礎,這不利於最終與民眾的政策溝通。

決策品質和決策支持度部分的不足,時常源於關鍵資料的缺乏。社會溝通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討論政策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先掌握並提供完整而公開的資料,以促進更有效的公共討論、提升決策品質。

伍、貴賓補充與建議

黃耀輝教授

減少吸菸人口和比例非常重要,以價制量是一個關鍵策略。走私和電子煙的問題確實存在,但需要配套措施來應對。如果有N個目標,就需要有N個政策手段。配套措施不僅重要,還能增加論辯的說服力。政府政策除了菸稅外,未來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避免青少年抽第一根菸。隨著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抽菸,老菸槍的問題會隨著時間解決。

郭斐然醫師

菸害防制政策的重點在於青少年。如果下一代繼續抽菸,這個問題將世世代代延續下去。禁止電子煙是因為它對青少年的影響太大,包括現在的加熱菸也加入了很多口味。最新的資料顯示,42個國家的統合分析中,超過100萬人的數據顯示,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的盛行率是成人的2倍,有確實證據表明加熱菸吸引青少年。無論如何,未來必須抑制青少年的菸害。最有效的方法是推動無菸世代,希望政府考慮每年提高禁菸年齡,才能完全斷絕尼古丁成癮,這才是未來國家應該走的方向。

曾巨威教授

我們的菸捐和菸稅政策上存在一些矛盾。我一直希望政策上能避免稅和捐的衝突。用這樣的稅收來做長照,確實會造成政策上的矛盾。少抽菸、最好不抽菸是菸稅的最重要目的,稅收多寡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不抽菸才是最終目標。希望大家能給政府制定政策的壓力。長照是對的,但如果財源選錯,會是個嚴重的問題。

另外,這場辯論在數據上可能有些不足,但學術界有不少報告和研究值得了解。我曾經模擬分析過,不表明我個人立場,但過去經驗顯示,一次性調漲確實會大幅增加走私問題,而逐步調漲在這部分相對輕微。我也研究過加熱菸走私的預估,結果與財政部實際抓到的數字相近。

最後,新興菸品氾濫將是接下來政策的一大挑戰。我們需要共同關心,讓未來的政策制定更好,這才是我們討論的最重要目的。

© 2023 Copyright - 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
- made by bouncin